Search


趁天氣好去加油站洗車,悶熱的天氣中,用手洗車的工作人員大汗淋灕;
他們重覆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趁天氣好去加油站洗車,悶熱的天氣中,用手洗車的工作人員大汗淋灕;
他們重覆固定的口訣「向前」、「關天窗」、「停」、「要噴水了」⋯⋯等。
可以從他們彼此和與客人的對談,
知道他們都是因為符合特定條件才能在此工作。

我姊每天六點起床準備,
等待八點半公司車接送。
她的工作是包火種,替木炭生火用的那種。
除了工作,公司的老師還會替大家上課,學怎麼上網與打點生活起居等。
媽媽問她:「一個月才賺幾百塊,妳還想去嗎?」
姊姊就生氣了。

我曾帶著她散步,路上遇到一位帶小孩的母親與我攀談閒聊。
她似乎要傳遞正面能量給我,一直告訴我:「這是老天的安排,這是福報。」
我望著在她身邊健康又可愛的女兒,
只能回以微笑說謝謝。

不可逆或無法改善的健康條件,
是種不平等的境況;
對當事者除了努力容於命運,
還得靠政府政策與社會上所有健康的人幫助;但這有賴於社會集體對正義與道德的含量,是發自內心能體驗他人無法選擇的困境,而犧牲自我部份的權利與方便。
如我們繳稅,付出青春的老師,不怕客訴的加油站公司,願意多付費或專程去洗車的客人。

這些善的行為是因為人有內建的道德感,只是自身情感投射成份過多,變成了「同情心」,會對這些朋友造成壓力與損害尊嚴。
他們通常不會覺得自己可憐,只是知道自己不太一樣;他們要的是盡可能被當一般人對待,而非要同情可憐的人。
就如我姊在上班時愛碎唸,老師會制止她並教導她為何不行。
當然,我們內心都有一個標準,知道他們能適應社會制度到多少程度。

政府的補助這些公益機關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人,是要讓他們更有謀生能力活得像一般人,產生自信擁有尊嚴;不是用錢來證明他們不正常不健康,企業支持公益的心態也理當如此。

這就如同社會福利制度,是要給予受益群體集體向上的動力;而非用稅金將這些人困在同情心中。

最近除了熱衷歷史就是哲學,而讀到「當代哲學政治導論」才發現臺灣人把「政治」與「哲學」想得太遙遠太事不關己。
如果我們的教育體系能豐富這些課程,如果我們在家能與長輩討論辯論,
最終受益的是從個體以致整個社會整體。

「天窗擦不到,你要立起來擦嗎?」
「不用嗎?謝謝光臨,再見。」

*謝謝朱家安 推薦好書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已經離開兒童台但仍在娛樂圈做自己喜愛的工作, 邊經營餐廳《越廚》邊享
View all posts